精心找漏洞购买航班延误险,获赔300余万元
【推荐学习】暗月渗透测试培训 十多年渗透经验,体系化培训渗透测试 、高效学习渗透测试,欢迎添加微信好友aptimeok 咨询。
文章来源:新闻晨报
从2015年至今,李某遇到延误航班近900次,获得理赔金高达300余万元,真可谓“航班延误,发家致富”。李某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?
经过民警的细致调查,真相很快浮出水面。第一步,选取延误率高的航班。曾有过航空服务类工作经历的李某,有提前获取航班取消或延误信息的途径,为此她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,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。第二步,虚构不同身份购票并大量投保。李某从亲朋好友处骗来20多个身份证号以及护照号,为逃避系统核查,李某虚构不同身份购买机票。为了更具隐蔽性,李某每次购买机票都要用4、5个身份。每一个身份,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。第三步,关注航班信息,伺机退票索赔。由于李某根本不会去乘坐这些航班,因此李某时刻关注航班动态,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,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,尽量减少损失。一旦航班出现延误,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。购买一份保险的保费大概是40元左右,保险公司因飞机延误而赔付的金额在400到2000不等。如果延误时间长,赔付的费用甚至可以到7000-8000多元。
在李某的笔记中,航班的延误时间、投保的保险公司、索赔的金额,一条条、一笔笔都清楚地记录着。李某就是通过购票来虚构行程,之后利用延误索赔来达到骗取理赔金的目的。经初步统计,从2015年至今,李某共实施诈骗近900次,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
然而,这笔“财富”却是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,之后利用飞机延误骗取理赔金获取的。4月29日,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,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图为民警对嫌疑人李某进行讯问。
据警方介绍:航班延误险属于商业保险的一种,李某之前曾从事过航空服务类工作,对于飞机延误信息及保险理赔的流程都有所了解,失业之后的她,便打起了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的主意。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,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,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,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,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,同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。
目前,李某已被鼓楼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mOo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oonsec.com/1639.html